当前位置:首页康复

广西构建残疾儿童服务三维支持体系

2025-10-23 09:06来源:《法治周末》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东晖医院儿童康复门诊,康复治疗师正在通过玩游戏等方式,给孤独症儿童上治疗康复课。

“社交障碍曾经是我们最发愁的事,现在孩子能进行主动交流,就是最大的进步。”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滔滔(化名)的母亲梁女士表示,自2023年8月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后,经过精准神经调控定位治疗、个性化特殊教育、颅骶椎深刺针灸等综合治疗,滔滔的语言能力和社交意愿有了显著提升。“能顺利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活动,这是我们之前不敢多想的事”。


48.jpg

图为在贵港市东晖医院康复的残疾儿童。


同样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的还有5岁的全面发育迟滞女孩盈盈(化名)。她的母亲王女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通过两年多来的头部功能检查、神经调控干预、针灸等综合康复手段,孩子现在不仅能够独立行走,还可以进行正常沟通,并已经进入幼儿园生活。

这不是个例。记者从广西残联了解到,广西残联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聚焦拓展孤独症儿童教康融合救助,创新构建孤独症儿童服务三维支持体系,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区域实践样本,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成效显著。


医康教协同发展

贵港市东晖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疗养为一体的区域性、示范性三级综合医院。2022年,该医院被定为自治区级肢体类、智力孤独症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

据贵港市东晖医院副院长张新斐介绍,医院创新推行以医疗为核心,康复、教育为支撑,心理、营养保障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综合康复模式,为在训儿童提供综合康复服务。目前稳定在训残疾儿童超过250人,部分脑瘫患儿恢复了自主行走能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入能力显著提升。

张新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设立“爱心基金”,为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家庭减免诊疗费、发放每日30元伙食补贴,特殊家庭无陪护患者每日100元护工费补贴。

“我们还组织医疗队伍深入基层筛查,累计筛查数千名儿童,通过‘医疗诊疗+政策宣讲’,将残联帮扶政策精准落地到每一名患儿,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张新斐说。

张新斐介绍,2022年至2025年8月,医院累计救治残疾儿童1086人,其中,228名患儿成功回归校园与社会,甚至,有孤独症患儿经脑功能影像评估、神经调控干预及“五四教育法则”引导后,已实现正常沟通并顺利就读小学,成为医康教协同典范。

据了解,贵港在全市培育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28家,覆盖肢体、智力和孤独症、听力、视力等领域,机构合理布局解决了残疾儿童就近康复训练的问题,为广大患者就近解决康复难题。


学校与康复机构“双向融入”

“她们听不到音乐,但可以通过地板的震动感知节奏。她们用眼睛看,边看边跳。”在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舞蹈教室,全国自强模范、听障教师刘芹,正用手语带领听障学生练习舞蹈。

“我能帮助到她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是怎么走过来的,就怎么去教她们。”2017年毕业后,刘芹选择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艺术教师。目前,她牵头组建的校舞蹈队,已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赢得自信的舞台。

据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有川介绍,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生274人,较2014年建校时的31人规模显著扩大。学校设施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室、职业实训室等功能教室基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融合教育发展上,贵港市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转衔机制,残疾儿童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家庭意愿来选择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当孩子能力提升,他可以从特校转入普校,如果在普校不适应想回特校,我们也是全部接纳。”黄有川说。

贵港市残联理事长李靖毅表示,未来,贵港市将进一步推动康复、就业、教育三大体系深度融合,构建从早期干预到就业安置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享有平等参与、全面发展的机会。

而在广西另一个城市来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里,10岁的李覃广在康复训练间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爸爸的爱。

据记者了解,来宾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十四五”以来为5156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每年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付率100%。

来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通过投入近600万元升级康复设施设备、系统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康复服务能力的显著跃升。不仅将年度在训残疾儿童数量从8名大幅提升至110名,更累计帮助157名残疾儿童跨越障碍,顺利进入普幼、普小接受融合教育。

在此基础上,来宾市进一步织密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网络,累计培育17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与一家学前融合教育机构,形成了“教康”“医康”齐头并进的新局面,切实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广西共培育了106所融合幼儿园、7所融合小学,形成“教育+康复”协同服务格局。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