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7日晚,在巴黎残奥会女子100米仰泳S6级决赛中再夺金牌后,19岁的蒋裕燕收获一个全新昵称——七金“飞鱼”。因为在本届残奥会上,她勇夺7枚金牌、刷新两项世界纪录和三项残奥会纪录。与此同时,她还将以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身份,出现在9月8日晚的巴黎残奥会闭幕式上。
赛场上的蒋裕燕像一条劈波斩浪的“飞鱼”,势不可挡;而场下的她,就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少女。“我喜欢所有毛茸茸的玩偶”,行李箱里已经有7个“弗里热”的她,对每个都爱不释手,“金牌的弗里热靴子是金色的,特别好看!”
“从小到大,没有什么不同”
蒋裕燕2004年出生于浙江绍兴,3岁时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右臂和右腿。无论是家人,还是她自己,都没有“因为残疾,就应该被特别照顾”的想法,反而一切照旧地生活着。“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别人右手能干的,我左手一样可以。不能走路,我就跳,比其他小朋友还快呢!”阳光健康的家庭氛围造就了蒋裕燕开朗活泼的性格,记者无论在残奥村还是赛场见到她,她总是笑咪咪的。
7岁时,蒋裕燕进入普通小学就读,成绩也是出类拔萃。为了帮助女儿更好地康复,妈妈利用假期给蒋裕燕报了一个游泳兴趣班,也正是这个兴趣班,把蒋裕燕的人生带入一个全新的赛道。“教练觉得小燕子很刻苦,就推荐她报名参加市体校,之后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了。”蒋裕燕的妈妈说。
“在水里,我感觉自己飞起来了!”
由于没有右臂和右腿,刚开始接触游泳的蒋裕燕并不顺利。“身体无法保持平衡,刚下水就往下沉,很吃力。”蒋裕燕笑着说,“别人都是从蛙泳学起,我只能学自由泳,而且还是单侧发力,喝了不少水。”
为了让自己找到“水感”,蒋裕燕没事就泡在水里,她知道只有自己突破了内心的极限才能有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她还在教练的指导下加强身体机能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教练冯洁说,因为没有右臂,蒋裕燕在水里很沉,比如同样游50米自由泳,她要想游出速度,必须比别人多划11下。
一个动作多划11下,一天训练下来,蒋裕燕的左臂每天几乎要比有双上肢的运动员多摆动上千遍,即便如此,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喜欢在水里的感觉,感觉自己像一条鱼,可以在水里飞起来的鱼,特别痛快!”
巴黎的七金之战
肯吃苦,善思考,情绪稳定的蒋裕燕具备了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也因此,她一出道便一鸣惊人。在2017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斩获6金1银;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3金1银;2021年东京残奥会,作为中国代表团里年龄最小的选手,不满17岁的蒋裕燕获得2金1银1铜,打破3项世界纪录。在去年的杭州亚残运会上,主场出战的她大放异彩,以7金1铜的辉煌战绩,成为当届亚残运会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选手。
此次巴黎残奥会,蒋裕燕一口气报了9个小项,中途家人还劝她“身体顶不住就退赛”,但她却选择拼尽全力。“这么大老远来巴黎,而且我的比赛状态比较好,有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我要把握每一场机会。”最终的成绩,所有人有目共睹。这个19岁的女孩创造了属于她的奇迹,也创造了中国残奥运动史的奇迹。
蒋裕燕说,她的字典里没有“传奇”,只有“向前看,朝前走”。“下一届洛杉矶残奥会我肯定是参加的,等着我!”她的眼里带着光,从容而坚定。(摄影:徐俊星 陈鹏)
责编: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