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青海海东:脱贫不能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2020-03-31 14:15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1125787174_15855342963081n.png

自主创业能手马春莲给顾客量体温

1125787174_15855343016781n.png

马凯明的羊棚

1125787174_15855343065601n.png

残疾贫困户杨双录在打扫自己的摊位

1125787174_15855343121981n.png

残疾贫困户刘明在自家的羊棚

“脱贫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这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对全县残疾人的庄严承诺。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聚焦深度贫困,针对残疾人群体,重点以提高贫困残疾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精准实施康复工程、到户产业、基础设施、健康扶贫等项目,实现贫困残疾人甩“穷帽”,能增收。民和县建档立卡户残疾人从2016年3680户4271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35户563人(其中兜底434户558人),脱贫率达到99%。

就业创业有门路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个体门店、小型企业陆续复工复产。近日,记者来到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古鄯镇安康药店,拄着拐杖的马春莲正在给前来买药的病人测量体温,登记个人信息。

马春莲自小右下肢残疾,但凭借不服输的性格自强自立。2005年,她在青海卫生职业学院学习医药学专业,毕业后贷款4万元,又从亲朋好友处借凑8万元,于2010年在民和县残联和各方的帮助下,开起了自己的医药经营门店。“每年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我很知足,也很感恩。”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小小的药店承载了马春莲所有的梦想和幸福。

2012年,马春莲被推选为民和县残联古鄯镇残疾人专委,一有时间,她就通过微信等方式把有关残疾人创业就业等政策推送给更多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朋友。

当然,马春莲并非个例,为鼓励贫困残疾群众自主创业,民和县投资15.2万元为自助创业的45名贫困残疾人给予就业资助和扶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就业30名,并投资326万元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产业扶持348户,安置就业170余人次,残疾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民和县残联还积极采取有效举措,千方百计为残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路子,充分发挥地方旅游特色,带动残疾人就业。

古鄯镇残疾贫困户杨双录在县残联的扶持下,在七里花海景区支起了百货摊位,卖起了蚕豆等土特产,两个月的时间就盈利了6000余元。过了旅游旺季,他又积极报名参加洗车培训,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技能培训合格证。“现在政府对我们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特别大,还免费给我们培训技术,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有了一技之长的杨双录,如今跃跃欲试,也计划开一家洗车行。

据民和县残联副理事长毛志芳介绍,县残联积极协调七里花海景区按照每年每人6000元的标准,连续两年给10名残疾人发放扶持资金12万元用于租赁摊位,并在景区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5个,安排20名残疾人就业。

产业扶持促增收

走进转导乡忠孝村残疾脱贫户刘明家的羊棚,他正在给羊喂饲料,一见到记者,刘明便停下了手中的活,打开话匣子讲起了他的“致富经”。

2018年,民和县残联给刘明送来了3只小尾寒羊和3袋饲草料,在刘明的辛勤照料下,加上之前的4只羊,去年出栏了11只羊,收入1万元。现在羊棚里的3只羊到5月份又要产仔了,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我的家庭小牧场规模在慢慢扩大,收入也在增加,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看着眼前的好日子,回想起昔日里的穷困潦倒,刘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忠孝村70岁的残疾人安福女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卧床20年,因身边不能离人,儿子刘全发一直都未能外出务工。县残联了解到情况后,将3只羊送到安福女家。经过一年的养殖,连同之前就有的羊,今年也出栏了11只,刘全发自己又购买了3只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生活。

刘明和安福女仅仅是民和县通过产业扶持助力残疾贫困户摘取“穷帽”的一个缩影。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民和县坚持“输血”与“造血”“扶智”与“扶志”结合并进,以实施康复工程、就业创业等“七个一批”为抓手,累计为4.9万人次残疾群众发放“两项补贴”9195万元,托养就业段贫困残疾人774名。投资870万元对1万余人次贫困残疾群众实施免费康复训练、提供适配辅助器具、无障碍改造等项目,370余名残疾学生享受助学金近700万元,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4%。

东西协作助脱贫

当记者来到满坪镇满坪村马毛来的家里,看到房屋外面的楼梯和走廊旁边安装了将近23米的护栏,这是民和县实施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这些护栏给马毛来和家人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

无障碍改造项目,是民和县残联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215万元和无锡市滨湖区残联帮扶资金27万元后,按照每户5000元的标准,为全县192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群众修建的无障碍坡道、扶手,卫浴间抓杆等。

“家里的台阶又高,哥哥又是智力一级残疾,跟一岁的小孩一样,喜欢到处跑跑跳跳,有了这个护栏,家里人就不用担心他会摔下去了,平时走路也可以扶着,特别方便。”马毛来的弟弟马勒赛说。

除了护栏,马毛来家里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卫浴设施,浴室内还安装了抓杆、扶手,配置了沐浴椅和防滑垫。

对于一名残疾人来说,居家和出行有诸多不便,家庭是残疾人生活、居住的重要场所,无障碍改造项目改造的是残疾人家里的设施,改变的却是残疾人的生活。

记者走进肢体三级残疾的马凯明家里的时候,他正在自家的羊棚里喂饲料。马凯明一家七口人,父母70多岁了,常年吃药,而他的3个孩子也都在上学,家里的担子都压在了马凯明和他妻子身上。

毛志芳说,2019年,民和县残联发放96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和无锡市滨湖区残联帮扶资金,为192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实施产业扶持(养羊)项目,给每户发放了价值5000元的公羊一只,母羊两只,用于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马凯明本身就有养殖基础再加上残联发放的3只羊,2019年共养了35只羊,出栏30多只,收入达到了一万多元。由于腿脚不便,马凯明不能外出打工,到羊棚喂饲料已经是他力所能及的活动了。

一说到家里的情况,马凯明总是会说,多亏了政府的帮助,家里的情况才慢慢得到了改善,这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怀……

如今能够通过政府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赚钱养家,马凯明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好转了许多。“今年,我养了28只羊,下一步我还想扩大规模,以后脱贫致富就靠这些羊了。”马凯明说。

上一篇:“扶贫车间” 为内蒙古奈曼旗贫困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下一篇:王茂盛:电商让人生重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