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钟复鸣:像蜜蜂一样勤劳 残疾人也能“酿造”甜蜜生活

2020-04-09 14:15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W020200409396207404980.jpg

钟复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青龙村的独臂妇女。虽然是贫困户,但她乐观向上,勤劳淳朴,宛如东方的“维纳斯”。2019年以来,在钦州市政协等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她所养的蜜蜂,由原来的2箱发展到现在的60箱,每年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超过2万元,树立了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

身体残疾家庭贫困

钟复鸣和丈夫杨伟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青龙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口3人,有个15岁的女儿杨荟辉在钦州市第七中学就读初一。

由于身体残疾,钟复鸣并无劳动能力,平时全靠丈夫在外打点零工补贴家用。他们一家人住在两间低矮的瓦房里,生活拮据,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即便是这样,钟复鸣一家人从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信心,身残志坚,穷则思变,家中的一亩三分地总是精心料理,常年种满了四季瓜果,家中的1.5亩坡地上种满了荔枝,荔枝园被修整得几乎看不到杂草,荔枝每年都高挂枝头。

随着丈夫年龄的增长,在外打工的收入越来越低,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面对这种情况,钟复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思考着一定要为家里做点什么。就这样,钟复鸣从2014年开始了她与蜜蜂无悔的姻缘。

引养蜜蜂开始创业

两年前,钟复鸣在树林中发现了两群蜜蜂,随即便引回家中放养。年底时,她收获了10斤蜂蜜。村里的亲戚朋友知道她养蜂后就来到她家购买蜂蜜,当时每斤蜂蜜的价格在80元左右,十斤蜂蜜的收入就达到了800元,这对他们家来说已经是一笔很客观的收入。

自那个时候开始,发展养蜂产业的念头就在钟复鸣心中油然而生。钟复鸣想:家里别的大事她帮不了,但养点蜜蜂总可以增加收入吧,80元一斤的蜂蜜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养好了,说不定还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呢。随即,她开启了养蜂酿蜜发展致富的创业之旅。

一开始由于没有技术,钟复鸣的养蜂之路并不顺畅。10箱蜜蜂一年下来产的蜜最多也不过30斤,特别是刚开始养殖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常常出现蜂王出逃群峰走散的状况,这不仅影响了蜂蜜产量,给家庭经济收入也带来了不小的损失。特别是一窝蜂走散之后,要想在重新发展一窝,只得等第二年分蜂之后。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钟复鸣发展养蜂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钟复鸣开始从书本中找知识,汲取养蜂的经验和技术,虽然学历不高,但她坚持着每天晚上看书读书的习惯,每天晚上借着昏暗的灯光,钟复鸣耐心地去了解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养殖过程中的做法,慢慢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养蜂秘籍,养殖规模也从刚开始的几箱逐渐发展到20多箱。

扩大规模借力脱贫

2016年初,在钦州市政协等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下,钟复鸣的养蜂产业迎来了全新的转机。帮扶单位无偿资助42个蜂箱给她,并鼓励她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每一年翻一番的目标。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钟复鸣的养蜂场很快规范了起来,不紧搭建了蜂棚,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养蜂专家也多次到钟复鸣家中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她解决养蜂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经过这三年的大力发展,2019年钟复鸣的养蜂产业已发展到90多箱,光养蜂年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荔枝园也通过承包村民小组自留山由1.5亩扩大到10亩,园子里也养60多只鸡。发展林下养蜂、养鸡经济使钟复鸣的干劲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好。

现在她再也不用担心蜂王出逃造成巨大损失,不必再担心蜂箱饱受风雨的侵蚀影响蜜蜂安家,更不用担心蜂蜜的销售问题,驻村工作组和帮扶单位不定期都会帮她宣传推荐蜂蜜。

养蜂那么多年,钟复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条:一生都要酿造最好的蜂蜜。她坚持不给蜜蜂喂糖,不以次乱真,即便蜂蜜产量再怎么减少。由于是原生态养殖,蜜蜂是野生放养,蜂蜜质量好,深受大家的欢迎。驻村工作队员每次在自己的手机微信群里发布钟复鸣家中蜂蜜销售的信息,常常不到半个小时就订购一空。

如今,钟复鸣已经成为了远近出名的养蜂能手,不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纷纷前来向她请教养蜂经验,钟复鸣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从不遮遮掩掩,一五一十地把养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独门技巧传授给邻里乡亲,渐渐带动起了周围的村民也发展起了养蜂。钟复鸣曾经说过:“我一个人成功不算什么,大家成功才是真的成功,只要我们都能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就一定能够早日脱贫。”

上一篇:【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甘肃助残疾人多径灵活就业:线上学技艺 居家手工增收

下一篇:热心民警创办公众号 免费帮创业残疾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