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安徽淝河:“我一个残疾人都能干好, 他们也能行!”

2020-04-20 13:11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微信图片_20200420131239.png

2020年4月13日7点多,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四李村养殖户罗文辉照例来到獭兔养殖大棚巡查。他用右手逐个检查兔笼,左衣袖随着身体的摆动摇晃着。4000多只小兔活蹦乱跳,状态良好,罗文辉很开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仅要做好防疫、通风,还要每天定时清扫,保持大棚干净卫生,避免细菌滋生让小兔患病。”罗文辉告诉记者。

2005年秋收时,不满18岁的罗文辉操作收割机失误,左臂被截肢,特别消沉:“在家没事干,打工没人要,感觉自己就这么成了废人。”6年后,在父母的帮助下,罗文辉成家了,很快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儿,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2011年,罗文辉偶然看到农业节目里介绍养殖兔子投资小、效益高、劳动强度小,觉得很适合自己,就决定饲养獭兔。

那段时间,他买书自学养殖技术和獭兔常见病治疗方法,向有经验的村民学习实用窍门,獭兔养得越来越好,渐渐有了收益。2014年,罗文辉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得以享受政府相关帮扶政策。他激发出脱贫的决心:“年纪轻轻就成了贫困户,不是啥光荣的事。我要早点脱贫。”罗文辉更加专注于獭兔养殖。2014年底,他养殖的种兔有100多只,加上妻子的务工收入,一家人顺利脱贫。

罗文辉不满足于脱贫,2015年注册成立了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他与朋友合伙新建总投资约80万元的养殖大棚,采用新型笼具和微生物生态发酵养殖模式,成效显著。“新型笼具把兔子的生活空间设置得更合理。微生物生态发酵养殖模式是利用益生菌发酵槽,分解兔子排泄物,消除氨气味,不但环境卫生,而且更换下来的发酵槽可以作为天然肥料。”罗文辉告诉记者。经过提档升级,罗文辉养殖的种兔最高存栏量达到六七千只,2019年销售额达到50万元。

养殖规模扩大后,人手也要相应增加。罗文辉首先想到的就是村里的贫困户。他们大多是老人。“我一个残疾人都能干好,他们也能行!”罗文辉告诉记者。71岁的刘兴勤患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罗文辉就热情地邀请他来养殖场帮忙。现在,刘大爷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工资,并于2017年脱贫。“大棚冬暖夏凉,活儿也不重。小罗是个实在人,工资从不拖欠。”刘兴勤感激地说。

“獭兔4个月出栏,体重2.5公斤左右。行情好的时候,一只能挣10多块钱,都是客商上门收购。”罗文辉说。眼下,兔子快出栏了,罗文辉把女儿交给家里老人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养殖场里。

“小罗身残志坚、乐观上进,为贫困户树立了好榜样。”四李村村委委员王芳说。从脱贫到致富,罗文辉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书写自己的奋斗故事。如今,罗文辉又立下了新目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带领大家稳步增收,早日脱贫致富。(作者 殷骁)

上一篇:何志勇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创业路上不止步 助残帮困不停息

下一篇:【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福州:残疾人创业就业单位可享受经营租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