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因意外造成残疾,一辈子无法走路,也没上过学,但他不屈不挠、自食其力,为给家庭减轻负担,十几岁就做手工赚钱;后来,弟弟、大哥、大嫂、父亲相继离世,他又靠勤劳的双手撑起一个家,用微薄的收入努力养活家中的侄儿、侄女和老母亲4个亲人。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残疾人,就是三庙镇的蒋友德。4月16日是该镇的赶集日,记者在人来人往的农贸市场上见到了卖菜的他。
蒋友德(右)向村民卖菜
“老蒋,今天这个莴笋怎么卖?”“一块五一斤,买得多还可以少点,菜都是我半夜才拉回来的,新鲜得很,你们放心吃。”在一个堆着莴笋的地摊前,一名盘腿而坐、笑容可掬的中年男子因为矮小的身材和残疾的体型特别引人注目。不少熟悉他的居民都来到他的摊前问价、购买,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不一会儿,堆成小山的莴笋就卖光了。“今天这400多斤菜除了我开三轮车进货往返的油费,还能赚几十块……”忙完买卖,蒋友德平静地向记者讲起了他的故事。
今年48岁的蒋友德是三庙镇响铃村人,家中三兄弟,他排行老二。2岁的时候,因为发高烧,家人带他去打针,却不料致其肌肉萎缩,从此,蒋友德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被评为肢体一级残疾。因为无法走路,也进不了学校,但蒋友德自打懂事起就十分好强,不仅平时学着自己穿衣、洗澡、上厕所,而且很早就跟姑父学编箩筐卖。因为编箩筐要自己准备材料,蒋友德的双手经常被锋利的刀子和竹片划得鲜血淋淋,但只要每次见父亲将自己编的10多个箩筐拿到集市上全部卖光,想到一个可以赚一元钱,蒋友德就十分高兴。他说:“我想向大家证明我不是废人,虽然我身体有缺陷,但我可以养活自己。”
隔壁摊位摊主帮蒋友德(右)理菜
20多岁时,蒋友德开始到龙市镇进一些针头线脑的小百货,回来做小生意补贴家用。几年前,他见卖水果利润多点,便到合川水果批发市场进苹果、香蕉等回来卖。因为是摆地摊,遇上下雨天,蒋友德怕水果淋坏,只得一边撑伞一边不停地扯起塑料布盖上,大半个身子往往被雨水浇得透湿。“为了生活,再辛苦我也不怕。”就在前几天,蒋友德又打听到了龙市镇有销售蔬菜的渠道,为了早点进货回来在市场占个好位置,他凌晨3点就动身去拉菜,天不亮便开始在市场摆摊了。
虽然蒋友德一生命运多舛、饱经风雨,但残酷的现实却一再给他沉重打击。10多年前,他的弟弟在外打工时意外身亡,弟媳随后改嫁外省,留下一儿一女;几年前,大哥和大嫂又相继因病过世,唯一的儿子成了孤儿;去年,82岁的老父亲也撒手人寰。“侄儿侄女和母亲都是我最亲的人,只要我在一天,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们好好地活着。”面对眼前的困境,从不服输的蒋友德忍住眼泪,攥紧了拳头暗自发誓。
从此,蒋友德更是省吃俭用、早出晚归,挣来的每一分钱他都舍不得乱花,而是留起来供侄儿侄女上学和一家人生活。如今,他的大侄儿已经上初中,小侄儿即将小学毕业,侄女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侄女一学期费用要3000多元,我都给她攒着,两个侄儿也大了,他们都很听话,回家还要帮婆婆做家务呢!”说到这里,蒋友德咧开嘴欣慰地笑了。他说,现在合川区残联和镇政府对他们一家都十分关心照顾,不仅给他们办了五保和低保,逢年过节还经常上门慰问看望,对此他表示非常感谢。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几个孩子抚养成人,这是他最大的牵挂。“我从来没有抱怨,生活要靠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采访中,蒋友德多次这样说,他的坚强和乐观,无不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