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侯慧琴 通讯员 杨文慧文/摄)褐色的土地上,一棵棵半米多高的樱桃树苗迎风而立,一名拄着拐杖的中年男子在细心查看树苗长势,犹如看护自家娃娃一般,眼里流露着希望和爱惜。他叫孙林,是一名残障人员,一场疫情波及他的企业,但他并未消沉抱怨,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4月23日,阳光慷慨地洒向正孕育着新生命的大地。尖草坪区向阳镇北下温村的一块块田地,早已被勤快的农人精耕细作。该村素有种植果树的传统,在一片果林间,百余棵樱桃幼苗显得与众不同,它们的主人便是49岁的孙林。
正忙着招呼众人修剪枝条的孙林,中等身材,一脸憨厚,手中的拐杖似乎在诉说着他过往的坎坷。
孙林是北下温村人,20岁那年,在一次意外中致残,双腿无法行走,只能拄着拐杖出门。他花了3年时间,经过艰难而漫长的康复,“活”了过来。
既然要活着,就不能认怂。先是跑“摩的”,后来学习按摩手艺,先给人打工后自己开店……孙林吃过的苦,常人无法想象。
几年前,在尖草坪区残联帮助下,他先后开办了太原溢清泉纯净水厂、山西雪翎龙机械设备租赁公司,顺带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安置了6名残障人员。
眼看日子越过越好,但一场疫情却使他面临新的挑战。他的企业以租赁机械为主,但受疫情影响,很多工地暂时停工,机械租赁生意“遇冷”,孙林的20多名工人都没活儿干。
白手起家的孙林并未消沉和抱怨,而是积极转换思路,寻找新机遇。他发现,近年来,樱桃成为水果“新贵”,樱桃种植发展前景较好。经他调查,我市已经有人小规模种植樱桃,证明本地气候和土壤适合樱桃“落户”。
孙林随即联系黑龙江一家樱桃树苗培植中心,疫情形势一好转,便前往东北考察。对方的优质樱桃苗供不应求,春节前早已被订购一空,但供苗商被孙林自强自立的精神感动,设法为他“匀”出150棵樱桃苗,双方还达成长期合作协议。3月初,150棵樱桃树苗运到我市,孙林的15亩樱桃地也已备好。栽种、剪枝……一个月来,他一边向东北的种植专家在线学习,一边带着人实践。
如今,樱桃树苗长势喜人,孙林正在筹划着施肥。“我先练手积累经验,等下一批樱桃苗到货,就可以大规模种植了。3年后,每亩樱桃地预计可收入五六万元。我还准备养殖奶羊,开拓羊奶市场……”脚下的土地坚实宽广,孙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