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庞建华:选准产业成为“最美脱贫户”

2020-05-11 14:29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2020年1月,重庆市黔江区委、区人民政府表彰的“最美帮扶人”“最美扶贫人”“最美脱贫户”名单揭晓: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庞建华家庭(一户三残),被评为“最美脱贫户”。

20200511095825_3115.jpg

庞建华从小左脚摔伤,不能外出打工和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胡艾娥,先天性听力障碍。母亲肖玉莲,2012年因病双眼失明,日常生活需要照顾。两个儿子,在校学习。因南溪村地处一个夹皮沟地段。历年来,这里的村民依靠在石旮旯地里种些包谷、洋芋、红薯等维持生活。庞建华家作为村里的“一户多残”家庭,也一样守着几亩薄地,过着贫穷的日子。

2010年,当地党委政府为庞建华一家解决了农村低保。黔江区扶贫攻坚工作启动后,2014年,庞建华家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2015年,黔江区吹响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对于居住在黔江区一个偏远、且没有任何支柱产业的行政村来说,要想让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在短暂时间内实现脱贫摘帽有多难。

“种蚕桑很适合我们这个家庭,劳动量小,收入也还不错。”2015年初,庞建华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种了6亩蚕桑,同时,依托荒山和农作物养猪养牛。庞建华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精心管理,当年喂养4张蚕,收入了6000多元。另外卖2头肥猪,收入了4000多元。

庞建华家里的责任地较宽,属于当地典型的广种薄收的石壳地。他觉得这些坡地适合栽桑养蚕,2016年又新栽10亩蚕桑,全年养蚕16张,收入24000元,当年实现脱贫越线。

20200511095846_8863.jpg

有了不错的效益,庞建华致富信心和决心更大了。

2017年,庞建华将离房屋较远、撂荒多年的14亩地,请人重新开垦出来,全部种上蚕桑,当年养蚕30张,全年收入近6万元。加上养牛、养猪和养蜜蜂的收入,一年超出8万元。当年,庞建华将养蚕卖的收入,大部分用于搭建一个400余平方的标准化钢架蚕棚。

2018年,他第一季蚕就卖了15000元。第二季蚕,共有14张。庞建华计划全年分四季养54张蚕,蚕茧收入实现8万元。另外卖猪、卖牛及6桶蜂蜜的收入,一年差不多有2万元。

如今,庞建华一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蚕桑产业翻了近10倍之多,每年卖蚕茧、养猪、养牛和养蜂的收入超出10万元。

20200511095907_8840.jpg

“产业发展好了,家庭增收了,脱贫摘帽了,好了我们一家。”庞建华说,眼下最重要是把蚕桑产业做大做好,把蚕桑规模再发展大一些,才对得起长期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上一篇: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河北彪悍智能辅具研发扶贫基地

下一篇:稻田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助力贫困残疾人满栽满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