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0期

PDF下载

《中国残疾人》期刊

2025年
2025年2024年
中国残疾人
中国残疾人三月风

《中国残疾人》杂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刊,创办时间为1989年。《中国残疾人》面向全国发行,致力于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发布残疾人事业权威信息,推广残疾人工作经验做法,讲述残疾人自强和社会助残生动故事。

2025年第10期2025年第9期2025年第8期2025年第7期2025年第6期2025年第5期2025年第4期2025年第3期2025年第2期2025年第1期

期刊内容

卷首语 科技赋能 绘就福祉新图景

本社评论员

       在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我们看到科技助残的成果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中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助残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科技助残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帮助残疾人以新的姿态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快地成为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的“桥梁”,考验着政策制定者与市场主体的智慧。伴随着高科技型辅具的快速发展,“技术转化效率偏低”“高技术与高价格并存”“产业链协同不足”等挑战凸显。科技助残领域的创新主体主要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企业主要关注产品的市场化应用和经济效益,对于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基础研究缺乏足够的动力。这种“两张皮”的现象,易导致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未来相关各方还需形成紧密的协同创新机制。

       高科技辅具价格居高不下,依然是制约其普及和应用的瓶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产品研发成本高、收益转化周期长是主要因素。前沿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高端人才的引进、先进设备的购置以及长期的实验验证等,加之国内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规模化生产滞后,多数高科技辅具暂时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难以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这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另外,部分高科技辅具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直接推高了产品成本。

       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为支撑、转化为目标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发,形成一个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残疾人等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是推动科技助残成果从“亮点”走向“常态”的关键。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高科技辅具带来的便利,很多企业也在探索“以租代购”等消费服务模式。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在小范围尝试开拓“共享租赁”服务,通过企业分布各地的网点开放轮椅车头等辅具及零部件的租赁,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出行。有些企业计划探索建立辅具回收、翻新和再流通的服务方式,以降低高科技型辅具因高速迭代而带来的成本。

       科技的温度映照着人性的光辉,科技助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科技的赋能下,在社会的关爱下,我们有理由相信,8500万残疾人一定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