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内容
卷首语 着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
本刊评论员
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推出一系列举措,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意见》明确提出“优先满足孤寡、残障失能、高龄留守和低保家庭老年人照护需求”“支持养老、托育、家政、助餐、助残等普惠社会服务进社区”“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从打赢脱贫攻坚战,使71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整体摆脱绝对贫困,到保障基本民生,让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有了制度化安排;从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消除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让很多残疾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新时代以来,广大残疾人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让残疾人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还需要解决许多急难愁盼问题。残疾人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人群,需要给予特殊的帮扶和关爱。
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需要兜住兜准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意见》强调,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优先吸纳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加强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衔接,精准落实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政策等。《意见》在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特殊需求,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普惠+特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必将更好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织密残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网。
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需要精准对接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要聚焦残疾人反映强烈的康复难、就业难、出行难等突出问题,在政策落实上下真功夫、细功夫。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政策扶持、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服务,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想方设法增加残疾人劳动收入,为扎实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打下基础。着力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辅助器具、托养照护等基本公共服务,有效增加服务供给,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各类别残疾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让我们以《意见》出台为契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更深的为民情怀,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让残疾人的幸福可感可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温暖力量。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