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基层工作

黑龙江聋协创新“政企协”共治模式,架设“无声之桥”

2025-03-10 09:02来源:黑龙江省残联

2025年3月6日,正值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期间,黑龙江省聋人协会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政企协”三方协作机制,依托省内12家爱心企业提供的场地资源,成功建立覆盖全省的“邀访·倾听”工作站体系,构建“声气相通”治理格局,为九万余名龙江聋人架设起直通政府的“无声之桥”。

黑龙江省聋协主席崔连和介绍,对聋人群体开展“邀访·倾听”行动,是践行“弱有所扶”原则的创新实践,旨在引导聋人群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一举措具有三重社会治理价值。其一,通过实体化工作站打破信息壁垒,将手语、文字等“无声语言”转化为政策制定的有效依据,切实保障了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其二,依托企业场地形成本地服务圈,将助听设备维护、政策咨询等民生服务嵌入社区,实现了精准帮扶。其三,聋人群体通过这一平台直接参与公共服务设计,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在公共交通、文化场馆等领域的具体落实。这种双向互动机制不仅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智慧,更在制度层面构建起“聋人发声、政府响应、社会协同”的治理闭环,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提供实践范本。

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99号的自然之声助听器公司,大红色的“邀访·倾听”工作站格外醒目。记者在这里见证了一场特殊的“朝堂问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聋人朋友享受商家免费服务,现场轮值的哈尔滨聋协副主席侯鹏涛将聋人朋友关于无障碍观影设施的建议实时转化为文字,“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场景即时得到了体现 。

活动期间,各站点更是为聋人提供了暖心服务。齐齐哈尔工作站开展个性化听力养护;牡丹江站向聋人发放了助听器专用干燥盒;黑河市工作站发放了棉被大礼包。这些举措让聋人朋友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据悉,2025年年初,黑龙江省聋人协会积极与各地市企业联系,从选择场地到设定环境,再到完成制作标识,历时一个月,于爱耳日期间正式交付使用。通过整合企业闲置空间资源,既化解了基层协会场地匮乏的困境,更使聋人群体能够就近获得“全天候诉求窗口”。各工作站设定了值班表,由当地聋人骨干轮流与聋人群体沟通,聋人朋友可通过手语、文字等方式发出诉求,整理后直接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的报省聋协、省残联解决。这一模式开创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协会运营”的共治新范式,计划在三年内覆盖全省县区,为聋人群体提供更加务实、高效的服务。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