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基层工作

江苏徐州市:精准定位需求 残协建设事半功倍

2025-04-18 08:38来源:《中国残疾人》

“刘阿姨,我来看看上次帮您申请的护理床用着怎么样?”“好用,挺好用的,多亏了残联帮忙。不过呀,还有个事得麻烦你们,这几天腿疼得厉害,去医院拿药不太方便……”“没问题,我都记下来了,咱们社区正好有‘送药上门’服务,我帮您联系卫生站,以后每月定期把药送到家。”这是江苏省徐州市残疾人专职委员入户时的场景,正是这些基层一线的残疾人工作者,用他们细致周到的贴心服务,将助残惠残政策送到残疾人家中。

目前,村(社区)残协和残疾人专职委员承担着直接联系和服务残疾人的任务。徐州市残联以残联改革和村(社区)治理为重要契机,全力推进村(社区)残协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服务的能力水平,切实打通联系和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米”。


残协建设需要好的工作机制

对于残疾人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中国残联很早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的意见》《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范》和《专职委员工作规范》等重要文件。为了从严规范建设标准,并努力实现区域全覆盖,徐州市残联联合市财政局出台《密切联系残疾人工作规范》,明确了徐州市村(社区)残协的组织框架和工作职责,按照5-7名委员的规模组建,并配备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同时提出村(社区)专职委员工作补贴不低于每月200元的标准。在市残联的推动下,全市11个县(市、区)均出台关于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文件,明确了村(社区)残协的职责定位。

按照市残联要求,建立一个村(社区)残协必须符合“五个一”的建设标准,包含“一个村(社区)残协设立文件、一个经费落实批复、一处工作活动场所、一本政策宣传手册、一套标准化工作纪实簿”。市残联统一编印“徐州市村(社区)残协工作纪实簿”和“残疾人基本信息档案”,发放至各村(社区),并指导各地印制政策宣传彩页15万余份。为了建设好村(社区)残协,市残联还组织召开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现场观摩会,实地观摩主城区6个区的12个村(社区)残协工作开展情况。以铜山区棠张镇沙庄村为例,村残协组织架构得到组织部门批准,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协会主席,定期谋划商议残协工作,两委成员分工明确,共同承担服务残疾人的责任。如今,沙庄村的残疾人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找残协,残协也成了他们最信任的“娘家”。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立起来了,还需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办事能力强的服务队伍。为了确保村(社区)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且能在残疾人身边开展工作,徐州市积极吸纳优秀残疾人代表和亲友参与到残疾人服务工作中来。增强了村(社区)残协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活力。丰县、贾汪区、云龙区和泉山区大力推进专职委员素能提升,围绕业务能力、康复知识、法律援助、矛盾化解、应急救护、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培训,全力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充电赋能。


提升服务要精准定位残疾人需求

徐州市残联提出“月联系、季走访”工作机制,要求做到残疾人的困难早发现、早解决。此外,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都要做到“五知道”,即了解本村(社区)持证残疾人底数、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情况、本地助残惠残政策、特殊困难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有明显残疾但未持证残疾人家庭情况。日常联系和走访中,密切留意残疾人家庭状况,若出现异常,如家庭突遇重大变故、残疾人身体突发状况或有特殊需求等,村(社区)能解决的及时处理,需要上级或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则逐级上报寻求支持。举个小例子,沛县河口镇孟庄社区一名残疾人常年卧床,残疾人专职委员入户时发现,他家的电视已经坏了许久,便立即向县残联申请将其加入“家电圆梦”项目,为他募集了一台崭新的电视机。

为了近距离精准服务残疾人,同时为了给残疾人主动走出家门、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村(社区)残协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为残协提供了办公场地和功能室。像新沂市邵店镇菜园村积极整合资源,为残协安排了15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综合活动室,室内电脑、沙发摆放整齐,电子屏上循环播放全村残疾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活动和帮扶情况,醒目位置张贴着残协职责、档案管理等制度。无障碍扶手、轮椅、康复器械一应俱全,就连活动室中的书柜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残疾人伸手就能拿到书籍,真正将村残协打造成残疾人学习娱乐的“精神家园”。

在健全村(社区)残协建设的过程中,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面联系了辖区内的残疾人,掌握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逐步实现了服务全覆盖。服务方式有很多,徐州市残联鼓励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残疾人交朋友,通过谈心等形式,解开了他们的心结,破除悲观消极情绪,建立热爱生活的自信心,开启了自强自立的新生活。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要立足长远

围绕徐州市《加强党建引领为基层治理赋能的15条措施》的贯彻落实,徐州市残联积极推动村(社区)残协纳入基层治理板块。要求村(社区)残协定期上报残疾人家庭情况和服务情况。对年度未能办结的问题,由县(市、区)残联进行梳理研判,并函送有关职能部门处理。而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助“百千万助残智慧小程序”,将村(社区)残协管理融入“区残协信息提报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信息上报、服务保障、风险排查化解等数字化管理,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由于明确了“残协主席由村(社区)书记担任”,既强调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是村(社区)的分内之事,又能发挥书记事业心强、工作负责等优势,提升残协组织建设质量水平。同时,将残疾人工作和残协建设纳入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残疾人工作与各项工作融合发展。积极培树村(社区)“残疾人之家”特色品牌,就近就便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技能培训、法律咨询、文化娱乐、日间照护等多种服务。同时,依托村(社区)残协加大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力度,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