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孤独症儿童家庭急难愁盼问题,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相关部署,甘肃省天水市创新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从高位谋划、部门联动、氛围营造、精准服务、康教融合五大维度发力,推动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落地见效,为“星星的孩子”提供更有温度、更多元化的守护。
天水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市政府残工委为统筹核心,印发《天水市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8年)》,成立专家委员会与执行办公室,优化早期筛查流程。依托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基层医疗机构初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复筛—定点机构诊断—康复机构干预”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孤独症儿童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
天水市建立教育、民政、卫健、医保等7部门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聚焦“0-6岁孤独症儿童”关键群体,推动“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落地。将康复救助与新生儿致残干预、特殊教育、托养等政策衔接,整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费用与基本医疗、两项补贴等保障制度,探索构建筛查、评估、诊治、干预、照料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精准覆盖需求群体。以“世界孤独症日”为契机,围绕“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主题,开展针对性宣传。市卫健委、教育局将孤独症知识纳入全科医生、妇幼保健人员、幼儿园保教人员等职业培训;市残联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宣传政策、普及知识,制作关爱视频,开展37期家长康复培训(覆盖700余人)、13场义诊(受益2600余人),引导家长树立“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
在政策保障上,天水市卫健委将孤独症纳入慢特病门诊,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市民政局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低保与临时救助。在底数摸排上,市残联组织2513名爱心助残员,完成全市0-17岁孤独症儿童摸底,共排查出298例,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在服务供给上,畅通康复救助通道,公开定点机构信息,204名儿童获康复救助,发放送训补贴10.2万元;对无康复需求的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学习支持等志愿服务。
天水市教育局、残联联动,市康复中心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创新“个训+体适能+集体教学”模式,累计服务4800人次;探索在特教学校设立孤独症实验班,将情景式训练纳入课程,推行“机构+学校+家庭”三维康复教育模式。同时,引入中医特色疗法(针、药、灸、推拿)调节儿童肠道微生态,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市康复中心医院联合高校成立康复治疗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复合型康复人才,助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本社通讯员 甘肃省残联赵俊英供稿)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