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生活

从家庭到社会,青海西宁这样守护残疾人幸福

2025-08-12 08:08作者:马可欣来源:金台资讯

8月8日上午9时许,李桂花抵达青海省西宁市残联星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智爱”工作坊,开始一天的工作。

因产后抑郁,李桂花被评定为精神残疾。在工作坊,缝纫机是李桂花重要伙伴。2024年初,多次求职碰壁后,李桂花通过西宁市残疾人劳动就业专场招聘会成功就业,在星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智爱”工作坊找到了归属。


b8389b504fc2d562360a9f58e81adaff76c66c24.webp.png

李桂花正在缝制帆布包。人民网 马可欣摄


星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智爱”工作坊是专门为心智障碍残疾人设立的辅助性就业基地,目前工作坊有74位心智障碍残疾人。他们每周工作5天,吃饭、午休都由工作坊安排,主要承接帆布包、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

“在这里,我找到了价值。”李桂花笑着说。过去常年待业在家,如今每月靠着手工活,她能挣2000多元。

李桂花的经历并非个例。2025年,西宁市残联投入资金323.34万元,为1640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50人接受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360人参与民间工艺品制作、中式烹饪等培训,130人参加盲人保健按摩、缝纫工等“师带徒”培训。

“华钟职校烹饪培训班的30多位学员专程从西宁市城东区来到残联表达感谢,谢谢残联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以后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了。”家住西宁市城东区周家泉街道为民社区的马生花和学员们拿着锦旗一路有说有笑来到西宁市残联。


ac6eddc451da81cbff9c0c7b5d6d9a060924312d.webp.png

西宁市华钟职校烹饪培训班学员代表向西宁市残疾人联合会赠送锦旗。人民网 马可欣摄


“培训以残疾人需求和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旨在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西宁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海权表示,除了相关培训,西宁市残联还会定期走访摸底,对毕业后未就业的残疾大学生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档案,针对大学生就业意愿、专业方向、岗位需求向用人单位精准推荐。

除此之外,西宁市残联还大力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有效改善困难重度残疾人生活环境,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从2017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实施‘一户一方案’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西宁市残联组织联络部部长马建强说。

2024年,西宁市残联投入288万元完成48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工作,2025年再投入63.6万元推进106户改造项目。通过加装扶手、改造卫生间、优化通行路径等定制化措施,提升残疾人居家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以前洗澡要两个人帮忙,现在我自己就能完成。”来自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社区的赵英告诉来访者,家里有两位残疾人,自从卫生间装了防滑地砖和沐浴椅,卧室床头新增了呼叫铃后,生活方便了不少。

在西宁,51320名残疾人的日子正越过越有盼头。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让更多人看到,在这座城市,他们没有被遗忘。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