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主办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运营管理
居家抗疫期间,残疾儿童及其家长面临着特殊的心理考验。处于康复期的残疾儿童,本来就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抗疫期间需要长时间待在家里,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家长们长时间面对孩子,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本期我们邀请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理科相关专家,针对残疾孩子的不适行为和情绪问题为我们答疑解惑。文_祁长凤关于不适行为残疾儿童往往会伴随着许多不适行为,而这些行为跟孩子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我们对孩子不适行为的矫正,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行为问题,而是针对他这个行为背后的功能和心理需求去干预。在对孩子的不适行为进行矫正之前,家长需要做一些行为分析,探究一下
2020/04/13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的多重残疾学生,日常生活大多都会被家长过度保护,而这也在无形中被剥夺他们许多提升自理能力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娇纵的个性,到了儿童期、青春期,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脾气立刻就会发作,并逐渐发展为打自己的头、咬人、抠自己的手、抓自己的头发等等攻击性行为。
2019/07/12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以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订,越来越多的适龄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融合教育。这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摆在众多普通幼儿园及普校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即他们可能是第一次面对残疾学生,由此,对于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融合教育的需求,让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本期首先以河南省郑州市奇色花幼儿园为例,探寻普通幼儿教师适应融合教育的方法,今后还会陆续推出普校及高校教师适应融合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敬请期待。文_倪震典型案例河南省郑州市奇色花幼儿园成立于1991年,自1996年开始招收智力残疾儿童。从1996年至2004年的8年是最艰难的日子。在这头
2019/01/21